性能分析-CPU

性能分析-CPU

性能指标

平均负载

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,处于可运行状态不可中断状态的平均进程数,也就是平均活跃进程数。所以,它不仅包括了正在使用 CPU 的进程,还包括等待 CPU 和等待 I/O 的进程,因此和CPU使用率也并没有直接关系。

  • 所谓可运行状态的进程,是指正在使用 CPU 或者正在等待 CPU 的进程,也就是我们常用 ps 命令看到的,处于 R 状态(Running 或 Runnable)的进程。
  • 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则是正处于内核态关键流程中的进程,并且这些流程是不可打断的,比如最常见的是等待硬件设备的 I/O 响应,也就是我们在 ps 命令中看到的 D 状态(Uninterruptible Sleep,也称为 Disk Sleep)的进程。

当平均负载为2时,意味着:

  • 在只有2个CPU的系统上,意味着所有CPU都刚好被完全占用;
  • 在4个CPU的系统上,意味着CPU有50%的空闲;
  • 在只有一个CPU的系统中,意味着有一半的进程竞争不到CPU。

平均负载为多少比较合适?

  • 先看系统有几个CPU,可以通过top命令或文件/proc/cpuinfo读取
  • 经验讲当平均负载高于CPU数量70%时,需要分析排查负载过高的问题
  • uptime查看负载变化趋势,把系统的平均负载监控起来,根据更多的历史数据来判断负载变化趋势,如果有明显升高趋势再做分析。

CPU使用率

CPU使用率的定义和计算

CPU 使用率,是单位时间内 CPU 繁忙情况的统计,跟平均负载并不一定完全对应。
比如:
CPU 密集型进程,使用大量 CPU 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这两者是一致的;
I/O 密集型进程,等待 I/O 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但 CPU 使用率不一定很高;
大量等待 CPU 的进程调度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的 CPU 使用率也会比较高。

Linux 通过 /proc 虚拟文件系统,向用户空间提供了系统内部状态的信息,而 /proc/stat 提供的就是系统的 CPU 和任务统计信息:

1
2
3
4
$ cat /proc/stat | grep ^cpu
cpu 280580 7407 286084 172900810 83602 0 583 0 0 0
cpu0 144745 4181 176701 86423902 52076 0 301 0 0 0
cpu1 135834 3226 109383 86476907 31525 0 282 0 0 0
  • 第一行cpu指所有cpu的累加,后面的cpu0, cpu1表示各个cpu的统计
  • user(通常缩写为 us),代表用户态 CPU 时间。注意,它不包括下面的 nice 时间,但包括了 guest 时间。
  • nice(通常缩写为 ni),代表低优先级用户态 CPU 时间,也就是进程的 nice 值被调整为 1-19 之间时的 CPU 时间。这里注意,nice 可取值范围是 -20 到 19,数值越
  • 大,优先级反而越低。
  • system(通常缩写为sys),代表内核态 CPU 时间
  • idle(通常缩写为id),代表空闲时间。注意,它不包括等待 I/O 的时间(iowait)。
  • iowait(通常缩写为 wa),代表等待 I/O 的 CPU 时间。
  • irq(通常缩写为 hi),代表处理硬中断的 CPU 时间。
  • softirq(通常缩写为 si),代表处理软中断的 CPU 时间。
  • steal(通常缩写为 st),代表当系统运行在虚拟机中的时候,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 CPU 时间。
  • guest(通常缩写为 guest),代表通过虚拟化运行其他操作系统的时间,也就是运行虚拟机的 CPU 时间。
  • guest_nice(通常缩写为 gnice),代表以低优先级运行虚拟机的时间。

CPU使用率,就是除了空闲时间外的其他时间占总CPU时间的百分比,用公式来表示就是:

1
CPU使用率 = 1 - 空闲时间 / 总CPU时间

但是这个值是开机以来的CPU使用率,没什么参考价值,重要的是计算单位时间内的CPU使用率或简称平均CPU使用率

1
平均CPU使用率 = 1 - (空闲时间new - 空闲时间old) / (总CPU时间new - 总CPU时间old)

平均CPU使用率可以通过top、ps命令来查看。

造成CPU使用率过高的原因可能是:

  • 用户CPU过高
  • 系统CPU过高(如上下文切换)
  • 等待IO的CPU(如等待磁盘的响应)
  • 中断CPU(包括软中断和硬中断)

CPU上下文切换

CPU 上下文切换,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(也就是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)保存起来,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,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,运行新任务。
根据任务的不同,CPU 的上下文切换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场景,也就是进程上下文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以及中断上下文切换

进程上下文切换

根据Linux的特权等级分级:

  • 内核空间(Ring 0)具有最高权限,可以直接访问所有资源;
  • 用户空间(Ring 3)只能访问受限资源,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设备,必须通过 系统调用 陷入到内核中,才能访问这些特权资源。
    需要注意的是,系统调用陷入内核态执行完毕后,还需要切换回用户态,此时其实又发生了一次上下文切换,所以一次系统调用伴随了2次的CPU上下文切换。

系统调用过程的CPU上下文切换:

  1. CPU 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,需要先保存起来。
  2. 接着,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,CPU 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。
  3. 最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。
  4. 系统调用结束后,CPU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,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,继续运行进程。

    需要注意的是,系统调用过程中,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,也不会切换进程。

进程上下文切换:
进程上下文切换
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就比系统调用时多了一步: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 CPU 寄存器之前,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、栈等保存下来;而加载了下一进程的内核态后,还需要刷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。

  • 进程上下文切换,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运行。而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。
  • 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,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。所以,进程的上下文不仅包括了虚拟内存、栈、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,还包括了内核堆栈、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状态。

进程上下文潜在的性能问题:

  1. 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容易导致平均负载升高:每次上下文切换都需要几十纳秒到数微秒的 CPU 时间。这个时间还是相当可观的,特别是在进程上下文切换次数较多的情况下,很容易导致 CPU 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寄存器、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资源的保存和恢复上,进而大大缩短了真正运行进程的时间。这也正是上一节中我们所讲的,导致平均负载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  2. Linux 通过 TLB(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)来管理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关系。当虚拟内存更新后,TLB 也需要刷新,内存的访问也会随之变慢。特别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,缓存是被多个处理器共享的,刷新缓存不仅会影响当前处理器的进程,还会影响共享缓存的其他处理器的进程。

切换进程上下文的时机:
只有在进程调度的时候,才需要切换上下文。Linux 为每个 CPU 都维护了一个就绪队列,将活跃进程(即正在运行和正在等待 CPU 的进程)按照优先级和等待 CPU 的时间排序,然后选择最需要 CPU 的进程,也就是优先级最高和等待 CPU 时间最长的进程来运行。

  1. 进程执行完终止了,它之前使用的 CPU 会释放出来,这个时候再从就绪队列里,拿一个新的进程过来运行。
  2. 为了保证所有进程可以得到公平调度,CPU 时间被划分为一段段的时间片,这些时间片再被轮流分配给各个进程。这样,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耗尽了,就会被系统挂起,切换到其它正在等待 CPU 的进程运行。
  3. 进程在系统资源不足(比如内存不足)时,要等到资源满足后才可以运行,这个时候进程也会被挂起,并由系统调度其他进程运行。
  4. 当进程通过睡眠函数 sleep 这样的方法将自己主动挂起时,自然也会重新调度。
  5. 当有优先级更高的进程运行时,为了保证高优先级进程的运行,当前进程会被挂起,由高优先级进程来运行。
  6. 发生硬件中断时,CPU 上的进程会被中断挂起,转而执行内核中的中断服务程序。

线程上下文切换

线程与进程最大的区别在于,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,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。说白了,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度,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;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、全局变量等资源。

当进程只有一个线程时,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。
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,这些线程会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。这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是不需要修改的。
另外,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,比如栈和寄存器等,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。

因此,根据切换的多个线程所属的进程不同,有2种情况:

  1.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不同进程。此时,因为资源不共享,所以切换过程就跟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一样。
  2.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。此时,因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,所以在切换时,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,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、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。

    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消耗的资源更少。

中断上下文切换

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,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,转而调用中断处理程序,响应设备事件。而在打断其他进程时,就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,这样在中断结束后,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。
跟进程上下文不同,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。所以,即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,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、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。中断上下文,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需的状态,包括 CPU 寄存器、内核堆栈、硬件中断参数等。

CPU瓶颈定位

1、平均负载
系统平均活跃进程数,反映了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
2、CPU使用率
根据CPU上运行任务的不同,CPU使用率可以分为:

  • 用户 CPU 使用率,包括用户态 CPU 使用率(user)和低优先级用户态 CPU 使用率(nice),表示 CPU 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。用户 CPU 使用率高,通常说明有应用程序比较繁忙。
  • 系统 CPU 使用率,表示 CPU 在内核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(不包括中断)。系统 CPU 使用率高,说明内核比较繁忙。
  • 等待 I/O 的CPU使用率,通常也称为iowait,表示等待 I/O 的时间百分比。iowait 高,通常说明系统与硬件设备的 I/O 交互时间比较长。
  • 软中断和硬中断的 CPU 使用率,分别表示内核调用软中断处理程序、硬中断处理程序的时间百分比。它们的使用率高,通常说明系统发生了大量的中断。
  • 除了上面这些,还有在虚拟化环境中会用到的窃取 CPU 使用率(steal)和客户 CPU 使用率(guest),分别表示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 CPU 时间百分比,和运行客户虚拟机的 CPU 时间百分比。

3、进程上下文切换
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将原本运行进程的CPU时间,消耗在寄存器、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回复上,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,成为性能瓶颈。包括:

  • 无法获取资源而导致的自愿上下文切换;
  • 被系统强制调度导致的非自愿上下文切换。

4、CPU缓存的命中率
包括L1、L2、L3等三级缓存。

性能剖析

uptime - 查看平均负载
平均负载最理想情况下等于CPU个数,超过时表示发生了过载,达到70%时就应该分析排查负载高的问题,。

watch - 可用于观察负载变化情况

top 或 读取/proc/cpuinfo - 查看系统有几个CPU

top - 查看CPU使用率

mpstat - 处理器统计

pidstat - 进程统计

-w 查看进程上下文切换情况

  • cswch 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(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)的次数
    是指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,导致的上下文切换。比如说, I/O、内存等系统资源不足时,就会发生自愿上下文切换。
  • nvcswch 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(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)的次数。
    是指进程由于时间片已到等原因,被系统强制调度,进而发生的上下文切换。比如说,大量进程都在争抢 CPU 时,就容易发生非自愿上下文切换。

stress - 系统压测

sysstat - Linux常用性能工具

sysstat包含mpstat、pidstat
mpstat 是一个常用的多核 CPU 性能分析工具,用来实时查看每个 CPU 的性能指标,以及所有 CPU 的平均指标。
pidstat 是一个常用的进程性能分析工具,用来实时查看进程的 CPU、内存、I/O 以及上下文切换等性能指标。

vmstat - 查看系统上下文切换情况

主要用来分析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,也常用来分析CPU上下文切换和中断的次数

  • cs(context switch)是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。
  • in(interrupt)则是每秒中断的次数。
  • r(Running or Runnable)是就绪队列的长度,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CPU的进程数。
  • b(Blocked)则是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。

vmstat主要用于看系统整体的上下文切换情况,如果想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,可以用pidstat

top - 默认以3秒时间间隔统计CPU使用率

ps - 统计进程整个生命周期的CPU使用率

pidstat - 分析每个进程CPU使用情况

perf 分析性能问题 比如CPU使用率过高

perf top 实时显示占用CPU时钟最多的函数或指令,因此可以用来查找热点函数
perf record、perf report 保存性能分析结果及展示结果